近期,网上不断爆出趣店裁员消息,据悉,由于趣店去年开展的新零售业务——“大白汽车”的市场表现不佳,致使线下直营店铺大面积关闭,之前承诺的高薪无法兑付,近75%的管培生收到公司的解约通知,数百人被裁。
从踌躇满志到“跌跌不休”,趣店在过去的一年经历了什么?
“趣分期”(趣店的前身)在2014年3月成立以来一直保持高速发展,在打入市场的第一个月内就顺利扩张至全国300个城市,在2015年获得蚂蚁金服的投资并达成战略合作之后,“趣分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并荣登“2016胡润新金融50榜单”,2017年10月,趣店成功在纽交所挂牌上市,仅用3年半的时间就成为国内分期信贷第一股。 然而“敲钟”似乎成为了趣店发展上的一个分水岭,虽然股价在上市之后取得了短暂的上涨,但是随后便陷入“滑铁卢”,距离创始人罗敏的“千亿美元市值”目标渐行渐远,上市一年多的时间里,趣店股价跌逾80%。负面消息不断的趣店一直面临艰难的发展境遇,无论是舆论压力、监管政策的约束、总部“南迁”、还是近期与蚂蚁金服的“分手”、二股东清仓,都对趣店及其业务造成了巨大影响。被给予厚望的“大白汽车”成为了趣店未来发展的新希望。
业务转型举步维艰,“大白”成弃子
上市后的趣店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舆论对于趣店“原罪”的声讨。趣店的业务模式开始深陷于“校园贷”和“高利贷”的泥潭之中,同时,过度依赖芝麻信用的风控模式也使得趣店的风控能力饱受质疑。面对舆论的压力,和监管的制约,趣店在上市后开始谋求新的业务模式——汽车新零售(大白汽车)。 大白汽车是由创始人罗敏亲自带队孵化的“以租代购”型汽车金融产品,项目采用的是“自建门店、集采直租”这种不被业内人士看好的重资产运营模式。该业务主要瞄准国内2-6线城市的年轻人,致力于打造“低门槛、低首付、交付快”的分期付款用车服务。为了更快速的获客,产品推广前期采用了时下火热的答题直播平台“百万答人”以撒钱的方式引流。然而,远低于预期的市场反馈还是没能帮助大白汽车度过“重资产、低效率”的难关。运营模式问题和成本问题开始日益凸显:
- 成本暴增、售价过高:开展大白汽车业务之后,趣店的成本同比增加460+%,高昂的运营成本使得其平台汽车的售价远高于4S店
- 获客困难、业务增长迟缓:线下门店难以截获线下流量,线上渠道因为与蚂蚁金服的“分手”而受到重创;而汽车金融本质上就是一个高客单价、重决策、低复购的消费模式,没有稳定、充足的获客渠道,就很难保证业务的持续增长
面对难以负荷的成本和不断下滑的利润,大白汽车不得不关掉大量不盈利的门店。据悉,目前大白汽车的线下门店数已经从之前~180家降低至现在的不到50家,而且关店浪潮还在继续。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大白汽车是不是已经宣告失败了呢?
从高薪聘请到被迫裁员,失去“人才聚集效应”的趣店还能否王者回来?
还记得2017年秋季的校园招聘,趣店在毕业生们的眼里就是救世主一样的存在:16-33万起的年薪,1000元/月的餐补、入职就送苹果电脑,充足的HC,上市公司背景,广阔的发展空间……与丰厚的薪资福利相比,趣店的招聘要求显得十分“平易近人”,这唤起了无数毕业生的激情。然而一年之后,时过境迁……今年趣店的校招格外冷清,不再有“土豪”式的宣讲,不再有充足的HC。就连年初被高薪聘请的~400管培生里面,也已经有~300人陆续接到了公司的解约通知,剩下的~100人被转移到了“趣学习”项目中。短期内的裁员不可怕,可怕的是趣店已经失去了“人心”。公司战略不定、业务规划经常改变,这使得职场新人们开始愈发动摇,他们开始怀疑公司的未来,更担忧自己的未来。有想法的人逐渐离去,人才流失的趣店还能否凭借“趣学习”等新业务王者归来呢?
【PreTalent璞睿求职,你的职业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