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market sizing case是去估算某种东西市场的容量大小,可能是市场规模,比如智能手机市场的大小;也可能是某些事物的数量,比如上海有多少加油站;还有可能是某个具体商业问题,比如公司楼下星巴克一天的营业额······
Market sizing的本质是要把一个没办法估算的数拆分成几个已知或是可以估算的数。解market sizing case常用套路有两个,一个是demand side,还有一个是supply side。
1.判断使用demand side还是supply side
所谓demand side,就是从需求端来计算市场;supply side就是从供给端去计算市场规模。想要解决选demand side还是supply side的问题,要先明白是什么因素决定市场大小。这很容易想到,决定市场大小的因素是有需求以及为这个需求付费,这也就出现了user和payer。
判断market sizing case用demand side还是supply side的方法就是判断payer和user是不是用一个:如果payor和user是同一个,使用demand side;如果payer和user不是同一个,使用supply side。
举例:
估算公司楼下星巴克一天的营业额:星巴克卖的是咖啡、蛋糕、杯子等东西,payer和user是同一个,所以估算时使用demand side。
估算上海有多少路灯:payer是政府,user是公民,payer和user不是同一个,使用supply side。
2.demand side

首先demand side是从人口数量出发,人口数量可以有变体,比如可以通过人口数量计算出家庭数、企业数等等。然后乘incidence或是penetration rate,也就是这一部分人里有多少人是有这个需求的,占的百分比是多少。接下来是要分segment,也就是把对商品有需求的人分类,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需求是不同的,分类是为了让计算更合理。最后还要乘brand,因为在市场上还有其他品牌和你竞争,当然这一步不是必须的,有时候做到segment就可以了。最终才算出sales volume。
3.supply side
(1)单纯的supply side case,计算中需要估算的数大多数和财政支出相关
例如:估算上海有多少路灯。

路灯是由政府采购的,所以政府是payer,在计算逻辑上通常是从payer出发,所以在这个case上就是从政府角度出发。首先政府的财政支出是多少,然后是政府用于公共设施的支出比例是多少,再往下是道路建设支出比例,其中道路建设里照明费用的比例是多少,在这个照明比例中有多少是用来做路灯的,这个路灯里的灯泡占路灯支出比例的多少,最后除以在这个城市里一个灯泡的卖多少钱,那就得到了上海路灯的大致数量。
大多数政府采购相关的内容都可以套用这个框架,也就是从政府的办公支出出发,依次去乘各部分占比即可。
(2)没有政府干预的supply side case,这类case会与demand side相结合,思考逻辑是从payer出发,思考有多少payer会需要某个东西。
例如:估算上海有多少直梯?

首先直梯的payer是房地产商,但是user是使用直梯的人,显然payer和user不是一个,用supply side。以此可以得到公式,上海直梯数量=有直梯的建筑的数量×每个建筑平均拥有直梯的数量。有直梯的建筑主要是居民楼和商业楼,估算居民楼和商业楼的数量要从人口的角度出发,使用的是demand s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