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豆瓣上的一个小组火的一塌糊涂
闲来无事点进去逛逛竟当场emo住了...
看完彻底破防了,
原来回国后彻底躺平想当个海废的并不止你一个人
而是还有3W+人一起在这里躺平...
01
在这里有3W+人一同海废...
之前豆瓣“985废物引进计划小组”在中文互联网上不断刷屏,让我们看到了来自小城市、擅长应试教育、缺乏一定视野和家庭背景的985大学生们进入社会后的巨大落差。
985和废物这个词放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落差感,而在这群高学历精英的口中的失败并不是生活有多么的不如意,而是与其他人对比下带来的强大落差感,进而让其以“废物”自称。
同一个学校的不同专业,甚至差异巨大的家庭背景和拥有的社会资源让毕业以后的就业市场薪资待遇带来天壤之别。
无独有偶,同样身带光环的海归们也难逃这一关。
2020年下半年,归国留学生数量暴增,“海归就业竞争有多激烈”成为热门话题。
在豆瓣上,更是涌现出一个“海归废物回收互助协会”,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从几百人涨到了近3万人。
图源|豆瓣
在这些加入协会的学生们身上,往往都呈现出两个明显的特点,他们背负着就业相关的压力,并陷入对现实的失意、以及对未来的迷茫。
2020年,疫情席卷全球,不仅让众多理应待在校园内汲取知识的同学被迫上起了网课,也让所有计划留美就业的学子们措手不及。
根据智联发布的《2020年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当年海外留学生人数高达160多万,许多海外应届生放弃了深造或者在当地积累工作经验的计划,选择直接回国就业,海归就业竞争变得尤为激烈。
而这也并不是突发事件这两年,留学生回国潮就没停过。2020年的海归人数增幅更是一度高达195%。
而2020年,在国内求职的海归人数同比增长33.9%,要知道这个数字在2019年还只是5.3%而已。
图源|2020年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
创建“海归废物回收互助协会”的就是一名留学生,他在等待出国的那段时间里突发奇想,设立了这个小组,但他从没想过把这个组织做得多么壮大,只是想为同路人提供一个可以交流讨论的地方。
而令其感到意料之外的是,从2020年秋天开始,一大批归国的留学生加入了秋招战场,相应地,在激烈的竞争中亦有无数学子败下阵来,他们感到了对现状的失意和迷茫。
小组里面讨论的话题也很丰富:
- 现在学历贬值太严重了,尤其是文科;
- 土澳硕士回国,进体制内严重水土不服,刚工作一个月感觉心死了;
- 英硕只要是个人都拿Merit吗?看到别人从50+到distinction我狠狠emo了;
- 美本大三,我只是个每天都不想起床的废物罢了,完美诠释组名;
- ……
图源|豆瓣
这个小组每天都非常活跃,在“海废”的标准上也是卷得不行。
如果你说,啊~月薪8k好辛苦~
马上就有月薪5k、月薪3k、没有五险一金的小伙伴跳出来安慰你,下限一次又一次被刷新。
最后往往是,群成员们抱团取暖,达成一致共识:在这个已经内卷卷疯了的就业环境下,放平心态,躺平活着就好~
事实上,海归就业的内卷比我们想的还要严重。
因为不少人发现,他们的海归名校背景,在今天的求职市场上,不那么好使了。
毕竟,这年头,谁还不是个名校毕业呢?
而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深圳中学去年的新入职员工名单上,仅英语组,就集齐了QS榜单上TOP10的院校。
再仔细看看,笑死,一个本科都没有~
学历内卷已经到了这个程度,留学生如果再仰赖海外教育背景去找工作,显然是行不通的。
如何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除了我们老生常谈的高含金量的实习这一因素之外,被更多人忽视的也最为重要的莫过于职业规划了!
02
懂得职业规划的人早已跑在了同龄人
之前...
一般来说职业规划都是根据四个板块去进行准备的,主要包括了以下四个部分:
了解行业
不管最终求职的结果是什么,首先都会面临选择行业的过程,那么怎么选择一个自己既感兴趣对未来又有发展的行业呢(os:抽签,神抽狗永不为奴)
咳咳,当然不是这样啊,不管选择什么行业,首先都要对行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目前行业的风口,核心岗位的薪资,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个是需要题主把功夫做在平时的,对行业了解越充分一方面你会对这个行业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对岗位职能有自己的理解,另一方面的话,也可以在面试中结合对于行业的理解更好地去表现自己,让面试官认可你的工作能力。那么具体的操作上,小编觉得起码有这么几个方面,题主是可以现在就去尝试的:
(1)看第三方的行业报告
第三方的行业报告不管真实性如何,起码你可以对于这个行业的普遍薪资,竞争程度以及需要的工作能力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之前碰到过一位同学,只要自己的小伙伴说自己最近在面试什么,她就能准确对应出那一年的应届生的平均薪资和待遇,这么做的目的不是说自己变成了“包打听”,而是你可以规避掉很多没有必要去面试的岗位,比方说目前新媒体文案的岗位薪资普遍在6-8k,那如果这个岗位的薪资在5k左右那么你是不是可以考虑说这个岗位的优先级在靠后一点的位置。下面附几张,一些第三方媒体和网站的统计数据,题主可以做一个参考~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
信息来源:PreTalent《热点岗位薪酬深度调研报告》
(2)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
这个可能和我们在学校读书不太一样,一位靠谱的行业前辈能够带给你的是这个行业最真实的工作情景以及作为从业者对于这个行业最真实的认识,在网络时代,最大的好处就是我们的世界变小了,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去联系到一些目标行业内的从业者。著名的六度空间理论指出我们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所以要想找到好工作,不妨去问问已经在一些心仪行业中工作的前辈,他们的意见往往是最真实的。如果能够通过一些渠道帮你找到行业的资深人士,以他们的专业程度来给到建议的话,那对求职无疑是事半功倍的。
了解自己
这一块的话题主已经通过一些测评在涉及,不过就像前面回答所说的,任何的测试只是一种工具和手段来帮助你认识自己。
其实求职本质上是为了追求一种供需关系的平衡,目前自己最需要达到的是怎样的一种状态,以及有怎样的工作可以满足这样的状态,这个工作就是满意的工作。接下来也介绍一个好用的模型——马斯洛需求模型,来帮助题主来为自己的现状定位~
图片来源:网络
根据马斯洛的研究大部分的人普遍第二个需求和第三个需求最为集中,也就是安全的需求和社会需求,如果按照这个判断的话也就是财产和工作的保障是作为生存的首选的,那么如果从这个定位出发,那目前要找到的工作也就是——有可观的收入,不错的发展平台能够为你为接下来的需求提供稳定的物质基础和心理基础。
了解自己说白了就是问答这样的几个问题——你想做什么,以及你做的事情或者你的条件是不是能够支撑你在这个社会存在和发展。
通过了解自己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需求,通过了解行业可以了解这个市场可以提供的工作和薪资,这两点确定好之后,接下来就要指定一个明确的计划,分析自己有哪些优势,有哪些劣势,这些优势劣势对未来找工作有什么帮助,对于不足的地方在有限的时间里怎么改进,需要去做一个计划,来帮助你一步步去达到最终的目标。
这个计划的要素应该包括求职能力的提升,求职方向的确定,申请时间点的把握,以及专业能力的补足如果能把这些要素都能够兼顾到的话,那就是一份非常不错的求职计划。
比方说我们觉得翻译的工作不错,那么现在一个好的翻译,那么现在能拿到薪资不错的翻译岗位,那么它的要求是什么,是专业、工作经验还是专业证书,面试过程中可能会问到什么问题哪些是自己已经达到的,哪些还没有达到,那么再后面的时间我们就针对这些不足去做突破。
SWOT是一个不错的分析模型,可以帮你去理清思路,一方面是对于自己的优劣势分析,同样也可以用来帮你去比较某几个职业的取舍,结合你目前的需求,帮助你去做决定。
图片来源:网络
付出行动
以上的方法,看起来好像很多,但是具体落实的话可能半周的时间就能够完成,那接下来就要按照制定的计划去完成,求职是自己的事情,工作的好坏只有自己知道,同样能不能找到好工作和自己的努力是成正比的,小编见过太多名校背景的学生最后找不到一个好工作,然后托家里给自己找了一个银行柜员或者公司小白领的工作,也见过很多学校背景一般的同学通过严格的计划,充分的准备进入到500强或者是金融、咨询这也多金的行业。用苏东坡的一句话来说“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和大家一起共勉~